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产生与商品或货币的支付手段密切相关。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信用经历了古老形式的高利贷信用和现代形式的借贷资本。
(一)高利贷信用
通过发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得高额利息的信用形式。
特点:利润高;非生产性(多用于天灾、人祸或缴税);保守性。
(二)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建立在产业资本运动的基础之上的,借贷资本的运动在货币形态上表现为二重支出和二重回流。
当借贷资本家将货币贷给职能资本家时就表现为货币的第一次支出,当职能资本家用借来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里时就表现出货币的第二次支出;当职能资本家出售所生产的商品时就表现为货币的第一次回流,当职能资本家用销售收入归还借贷资本的本金与利息时就表现出货币的第二次回流。
这种二重支出与二重回流的过程就反映出了借贷资本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轨迹,所以完整的借贷资本运动公式应该是:G-G-W...P...W-G’-G’。开端的G—G表示借贷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中间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表示借入的货币资本在职能资本家手里发挥资本职能并实现增值;最后的G’一G’表示职能资本家把原来借入的货币资本和由它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偿还给借贷资本家。这里的两个G’是不同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第二节 信用的形式
按主体划分,可分为:
一、商业信用:主要通过商业票据实现,实质是以契约形式表现出来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银行信用:把闲置和闲散资金结合起来;把资金贷给企业。
是一种间接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使用方向、期限上的局限;与产业资本的变化是动态的,不一致的。
三、国家信用: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包括取得信用和提供信用。信用的主体是国家;债务凭证风险小;是由信用分配转为财政分配的特殊信用形式(调整财政分配的不平衡)。
对内的形式有:发行公债;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
对外的形式有:发行国际债券;政府借款。
四、消费信用
现代信用在经济中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资金在分配功能;二是提供和创造货币的功能。而现代信用对资金额再分配实际上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满足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提供了货币。当生产和流通进一步扩大,而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不足时,企业就要求银行追加贷款,于是银行就扩大贷款规模,创造出新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