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金融学》听课笔记:11
《金融学》听课笔记:11
二、利率的决定
(一)马克思关于利率决定理论
1、平均利润率对利率的影响;
2、资金的市场供求与竞争对利率的影响;
3、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率的决定性因素;
4、物价对利率的影响;
5、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水平的影响。

(二)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是一种货币现象,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均衡决定的,而是由货币量决定的。
在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中,货币需求是个内生变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而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与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投机动机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
(三)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和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水平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包括:当前的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窖藏现金的使用以及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其中,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是过去储蓄的转化,而窖藏现金的使用则直接增加了市场上可贷资金的供给。总体而言,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当前储蓄与过去的储蓄的转化的总和,银行信用创造净额与个人窖藏货币的变化所致的新增货币量。
可贷资金的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着均衡利率水平的,当这一均衡利率水平仅表示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而不一定表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商品市场的均衡要取决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要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