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际经济学》听课笔记:05
《国际经济学》听课笔记:05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主要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一样,无差异曲线一样,所以两国价格比一样)提出:
无贸易假设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技术——生产一单位商品投入的生产要素相同,成本也相同)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 
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相同)要素禀赋理论 
使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相同(保证了供给)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有相同形状的无差异曲线(族)) 新贸易理论
4、规模收益不变(为防止生产组合变化影响产品成本,从而影响相对价格)
(规模收益: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投入增加率/产出增加率。投入增加比率=产出增加比率,规模收益不变。投入增加率<产出增加率,规模收益增加,即为规模经济。投入增加率>产出增加率,规模收益递减,即为规模不经济。) 新贸易理论
5、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外部性(自由市场,保证供求调节市场,纯理论前提)新贸易理论 
有了这五个前提,即使政府不征收关税、运输成本为零,在完美的经济环境下,两国也不会发生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1、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产生贸易的最基本原因
生产技术水平差异导致相对价格差异,引起国际贸易,若A国生产X产品的技术高,则成本低,那么X的价格就低,若B国生产Y产品的技术高,则成本低,那么Y的价格就低,综上所述A国X和Y的相对价格就低,而B国则高,即为PxA/PyB无差异曲线相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不同→切点不同→相对价格不同
2、生产要素数量和存量(即禀赋)的差异
相对成本的差异导致相对价格差异
如K/L,资本和劳动力的比值
若A国劳动力少,则劳动力成本高,而B国资本较少,且生产技术相同,如果给A,B国提供相同的劳动力和资本,由于A国劳动力成本高,那么即便相同的劳动力数量,也还是A国劳动力消耗的资本多,而现在资本是相同的,则生产的成本高,因此A国的比值较B国低,即为A国的产品价格高于B国
3、需求(消费偏好,与1同理)
4、规模收益的变化
虽然两个国家原先有相同的技术,价格相同。若两国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改变某产品的生产规模必将导致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变化,从而导致该国相对价格的变化→国际贸易。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新贸易理论
賤買貴賣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