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基本问题———唯心主义(主观,客观),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思维第一项,存在第二项
根据思维是谁的
主观: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志。存在就是被感知,经验是世界的的构成要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包万物。
客观:上帝创造世界。世界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理在事先,道生万物。
唯物主义:存在第一项,思维第二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我们的思想意识不过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带有猜测性。把我们看到的某种具体当作世界本原。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借助了科学发展的结果,对一些问题理解不正确,机械性:把一切运动看作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分别,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学上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首次提出了唯物历史主义。
德国的古典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
马克思主义:
一、产生条件
时间:19世纪40年代
1、历史
重要内容:创立了唯物史观
2、阶级
重要内容:无产阶级独立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3、自然科学
三大成就: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
4、思想
重要内容: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对象
内容: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作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被压迫阶级的哲学。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服务。
形态:
现在西方哲学主要有两大阵营: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有些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世界的统一性
物质:物质和它的具体形态
物质是一般,具体形态是特殊。物质是具体形态总的概括。
哲学上和科学上的物质。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是人类对物质构成的科学理论和研究,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离不开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解,是一般,而具体的自科是特殊。同哲学与科学的具体关系。
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一种具体直观的东西。
最高成就:原子论
近代物质观: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
恩格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我们的感觉之外但可被我们感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坚持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
唯物辩证法认为是一对矛盾,运动是一般的变化,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两者相互依赖,两者可以相互转换。相对静止是理解运动的条件,是认识和区别事物的重要条件。
时间和空间
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时间就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一维。空间是三维。无限性是说时间空间都无限,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有限性,具体事物占有空间时间有限。作为物质基本运动形式是客观的,任何时候都不变,这是绝对性。具体特性是随着在其中的物质状态而改变,这是相对性。
意识的起源:人的精神现象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如果认为两种都是客观的,就是庸俗唯物论
如果两者都是主观的,就是唯心主义。
作用:
人工智能:承载体不同,创造性不同,人有情感。
意识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光强调第一点,机械唯物论,夸大能动性,就是唯心论。唯物论认为是辩证的,第一点应该是前提,第二点是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的必要条件。
在世界统一不统一的,精神和物质统一的成为一元论,精神和物质有各自本原,不统一的成为二元论。
唯物认为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这是分歧点。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统一于原子。辩证唯物认为世界统一于多样性,是运动变化中的统一,运动中相互转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唯物主义一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