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公共课)》听课笔记:17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公共课)》听课笔记:17

1 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预备立宪及它的破产)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黄兴(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1905年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机关报-民报。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

革命宣传:

1、1903年章炳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强调中国人有能力能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民主共和制度 反封建

2、周荣(革命军)反封建

3、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反帝的

1905-1907年革命派-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新民丛报)

辩论内容:

1、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资本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辩论意义:

1、划清了它们的界线。

2、使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三民主义的思想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3、为推翻满清统治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三民主义学说

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发刊词:民主(驱除靼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