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大学语文(自考公共课)》听课笔记:08
《大学语文(自考公共课)》听课笔记:08
《秋水》,海若的话是重点。
河伯和海若的对话:说明的道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庄子观点: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到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
景物描写:(河水)秋水时至,....不辨牛马,
比喻、排比: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2.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
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
排比: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
4.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
反诘:1.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
3.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论证方法:类比、对比、例证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