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收支的调节,解决收支逆差的办法。
1、直接买卖外汇调整官方储备。
2、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吸引资本流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同时通过减少国民收入,进口减少,实现外部平衡。
3、变动本国收入。收入增加,支出、消费增加,进口增加;收入下降,则支出减少,进口减少。
4、变动物价水平。物价下降,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则进口减少,出口增加。
5、变动汇率,货币贬值,出口价格降低,进口价格上涨,进口减少,出口上涨。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一、特里芬难题,一方面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的比价,美元应控制美元的发行量,而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为了发展经济,都希望大量的储备美元,这就造成了矛盾。
二、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美元贬值,引发美元危机。其中发生过两次危机,其中一次1971年,当时尼克松政府,增加了进口附加税,停止了美元与黄金兑换,锁定国内的物资与物价水平,调整国际收支逆差。1972年,在史密森签订了协定,美元兑换黄金比价调整到38美元,仍然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取消进口附加税,扩大了各国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上下1%到2.25%。实际上美元与黄金脱钩了,随之导致了各国货币与美元的脱钩。1973年,再次出现了抛售美元潮,美元宣布再次贬值,黄金兑换美元降低到42.22美元,各国实施浮动汇率制度。
牙买加体系。实际上不是一个体系性文件,但由于是在牙买加召开,所以称之为牙买加体系。1976年,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修正案。实际上市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扬弃。
1、汇率安排多样化。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权监,避免操作汇率。
2、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货币脱钩,不是平价的基础。1/6的出售了用于对各国的贷款,1/6/的归还了各国。
3、扩大特别提款权作用。
4、扩大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
5、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的数额。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对出口波动的补偿贷款增加。
现在的牙买加体系。一是黄金非货币化,不能用于国际结算。二是储备多样化,除了特别提款权外,各国可以以多种货币进行货币储备。三是汇率制度多样化,可以是可调整的盯住制度,也可以是有限的浮动汇率,也可以是更灵活的浮动安排。
牙买加体系下的内外部均衡。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其中物价稳定比较重要。不需要维持汇率稳定。各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内部均衡。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地位有所下降,各国专注于国内均衡目标,
牙买加体系运行情况。经济增长,同时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墨西哥货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可以消除危机的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