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际金融》听课笔记:11
《国际金融》听课笔记:11

三、欧洲单一货币

1、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过程

《马约》关于货币联盟的最终要求。并规定了一个分三阶段实施的货币一体化计划。

第一阶段,1990.7.1-1993.12.31,实现所有成员过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协调个成员过的经济政策,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第二阶段,1994.1.1-1997,进一步实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同;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管理体系-EMI。作为欧洲央行的前身,为统一货币做技术和程序上的准备。在此阶段,各国货币的波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并趋于稳定。第三阶段,1997-1999.1.1,最终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和独立的欧洲央行。

所谓动态趋势,是指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是否多年来一直朝向《马约》规定的绝对值标准。如果是向这个标准靠近的,成员国就有资格进入第三阶段。该方案已被《马约》所采纳。

实现《马约》所规定的货币一体化目标,最关键的是各成员国要满足的六个条件。

1994年1月1日,欧盟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作为未来欧洲中央银行前身的欧洲货币局(EMI),从事欧洲中央银行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在制度架构上,主要分欧洲中央银行(ECB)本身和由欧洲中央银行及所有参加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NCBs)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两个层次。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物价的稳定,在不与此目标相抵触的情况下,也可在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对成员国提供支持。

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第三个阶段,发行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

2、欧洲单一货币的可行性

支持实行单一货币的人认为:

(1)简言之,欧元的产生能够极大的降低交易费用和兑换成本。

(2)在一个实行单一货币的货币区内,由于执行统一的货币正参,各成员国更容易在政策目标方面达成一致。并可避免各国货币供应的政策化以及因国内选举而产生的所谓的“政治商业周期”。

(3)简言之,由于单一货币的推行,使得整个欧洲大市场得以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极大提高了价格机制的作用,使得价格机制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有效,能够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4)内部汇率的不确定性的消除,可增强货币区内投资收益预期的确定性和相对价格的透明度,促进货币区内物价水平的稳定,并减轻固定汇率安排下国际收支调节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约束以及汇率投机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个成员国运用经济金融交易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同时相应的降低它们干预外汇市场、管理外汇储备的成本。

反对单一货币的人认为:

(1)单一货币的实行,将损失各国进行汇率调整的自由度。一方面,各国丧失了自主改变本国货币与其他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权利。另一方面,它们变动与联盟以外国家货币汇率的权力也受到严格限制。

(2)单一货币及统一货币政策的出台,削弱了各成员国的货币主权,使它们失去了独立选择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自由。而且,在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背景下,一国政策对其他相关国家的溢出效应及得到的反馈效应,使货币区成员国的财政政策也受到很大程度的约束。一旦一国内部均衡问题严重超过了外部均衡的重要性,货币区的稳定性就会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和危险。

(3)欧元区是在各国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的现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稳定性与能否通过资源在货币区内部重新分配使不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要以某些国家付出相应的形式出现,它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是存在疑问的,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货币区以及单一货币的稳定性就面临挑战。

单一货币的稳定运行将取决与各国的内外均衡矛盾能否很好的解决。目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国因贯彻经济趋同指标而出现的高失业率状况;二是货币联盟内部成员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单一货币的影响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