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会计电算化》听课笔记:01
《会计电算化》听课笔记:01
会计电算化
目标:财务软件的功能模块及应用
内容:
第一章
第一节:
1、会计电算化: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人员应用会计软件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获取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
2、1954.10计算机第一次应用于会计领域
国外 1)会计数据单项处理阶段。20世纪50中期-60年代中期  特点:模拟手工处理
2)会计数据综合处理。20世纪60中期-70中期  特点:完成手工数据处理
3)会计数据系统处理阶段。70年代末以后  特点以处理为中心转到数据为中心的阶段,实现了数据共享
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国内1)起步阶段 70末-80初 1981。8第一次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2)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 80初至80末 80中期普及至大中型企业
3)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1988.8中国会计协会组织会计电算化研讨会(明确提出财务软件通用化,标准化的开发思想。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开发,提高财务软件的开发应用水平。。
1989.12财政部颁发我国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提出了对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建立了商品化会计核算的评审制度。。
1994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1996《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以上规定的发布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4.会计电算化于手工会计的关系
会计:信息系统,以收集、处理、提供会计信息为目标的信息系统
按会计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处理方式分为:手工会计处理系统(HAIS);
计算机会计处理系统(CAIS)
1、联系
1,系统目标一致
2,基本会计理论和方法一致
3,都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
4,系统基本功能一致
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
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
2、差异
1,初始化工作有差异
2,平行登帐上存在差异
3,科目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4,账务处理程序差异
5,日记账和明细账功用有差异
6,账目格式差异
7,薄记规格上存在差异
8,会计 报表的编制上差异
9,管理方面差异
10,人员、组织体系、内部控制方式、运算工具、信息存贮介质差异
5、会计电算化特点
1,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信息质量
3,为财务决策提供辅助作用
4,实现财务信息共享
5,采用新型存贮介质
6,业务处理程序化
7,系统设计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第二节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规范
1994.6.30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6章40条包括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安全
1、总体规范: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
分类: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地点开发会计核算软件
适用范围:中国境内符合规范
基本要求:1,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保证会计数据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2,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婚会计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3,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必须是中文也可提供其它语言对照
4,设计性能允许范围内,要具有稳定性
2、数据输入的规范
1,输入形式:键盘手感输入,软盘转入,网络传输
2,初始化功能:起初数字及有关资料(包括科目名称、变化、年初数、累计发生额);未达账项;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定义自动转账凭证;输入操作人员岗位分工情况;初始化结束后,必须能偶提供必须校验。
3,输入记账凭证功能规范
输入项目包括:填制凭证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内容摘要、会计科目编号。金额等。
凭证编号可手工输入、也可自动产生
输入记账凭证过程中,软件必须提供提示信息,对已经输入单位登帐记账凭证的适合功能
审核通过登记入账的的记账凭证,系统能够提供红色凭证冲销或者补充凭证。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