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中国地理条件 1、内陆辽阔 空间充足
东:大海 西北:戈壁沙漠 西南:高原
这些地理环境导致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少受民质文化的冲击,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独立发生,但是也导致中国古人产生自在自尊,自我封闭的文化惰性,从而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东南部:农耕区 西北部:畜牧区
秦岭淮河以北:小麦、粟米为主的干旱地农业区
。。。。。南:稻米为主的水田农业区
故有“百里不同同,千里不同俗”
吃:南米北面,北方牛羊猪肉,南方蛇鱼肉
住:北方穹庐式结构,南方干栏式结构
3、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养育了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会佛道的大一统帝国文化
重农抑商的自然经济
稳定的宗法制社会,尊君重民,集权专制的国家体制
循环论、恒久观、阴阳变易论的思维方式
安土重迁、乐天知命、安分守已的民族性格
中华民族内部巨大的凝聚力
二、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水土条件适宜农业耕种
众多支流提供了灌溉的航运之便
众多山谷和盆地成为理想的簇聚地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第二个哺育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上、水运交通便利
——诱发了发达的商贸文化、丝织工艺文化、园林文化、园艺文化
——中国文化中心逐步南移
二、南北水土差异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
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作为根本地位
《诗经》——现实主义
长江流域——楚文化
《楚辞》——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