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化概论》听课笔记:10
《中国文化概论》听课笔记:10

汉字的产生:当口头语言无法满足人们交往和记事的需要,于是产生了一种信息符号体系,用以记录语言的内容,这就是文字。对文字的产生有三种说法:1、伏羲发明八卦,由八卦演变成文字。2、结绳记事,自神农氏开始。3、黄帝史官仓颉造字。

关于仓颉,古籍中说他“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虽然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在那个时代由仓颉一个人完成造字根本不可能,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推测到最早汉字出现的时间和形式形态。根据史书的推断,仓颉所处的社会约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早期。

汉字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这些符号、图画被原始人用来表示他们的图腾,久而久之,图画就具备了一个部落人人都明白的含义。

古人所说的仓颉,很可能就是一个部落,或者这个部落的首领。由于扩大交往和传递信息的需要。吸收和整理了其他部落的图形和记事符号,成为当时文化最先进的原始部落之一。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殷墟甲骨文:殷统治者占卜祭祀时的祝辞。

原始甲骨文: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最早汉字。

金文,又称“钟鼎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逐渐演变为现在通常的行书和楷书。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小篆较多见,大篆仅以石鼓文为代表。

石鼓文的考古学意义: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由金文向小篆过度的一种字体。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

汉字的结构——六书

东汉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指出“象形、象事、象声、象意、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对六书的解说: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2、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3、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4、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5、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6、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1、汉字由文字符号发展成今天的方块字,与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的实用理性思维,以及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思想境界密切相关。2、汉字结构体现的精神特质:(1)写实主义精神。(2)人体本位精神。(3)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2、中国人在哲学中表达和体验了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的哲学传统,它的功用并不在于增加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而中国人的宗教倒是给予实际信息的。3、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中国古代的智慧着重在研究人与人的交往,而非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1、成为圣人的终极目标。2、“出世”与“入世”——成为圣人的两种途径。3、“入世”与“出世”的对立统一。4、“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5、哲学的主题即“内对外王”之道。

成为圣人的终极目标:1、要了解中国哲学的主流,即中国哲学的精神。首先要了解大多数中国哲学家所试图解决的问题。2、人之为人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圣人。3、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

“出世”与“入世”——成为圣人的两种途径。

“出世”的哲学:将肉体看着是灵魂的监狱,试图通过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的过程而获得灵魂的解脱。

“入世”的哲学:注重社会中人伦和世务,不追求现实世界之外的价值。

从“入世”的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

“入世”与“出世”的对立统一: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来世。然而中国哲学的入世不是不关注形而上的价值,而是试图要把这样的最高价值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单独提取出来作一番冥想。“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有了这种精神,中国哲学就是最理想主义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出世与入世的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它并不是要取消或回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是要求在现实当中逐步地实现理想,并通过哲学的行动来将现实与理想统一起来,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内对外王”的理想人格:1、中国哲学家认为,一个人不仅在理想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又出世的。2、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内圣外王”,“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社会上的功用说。3、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的政治领袖,“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成为王,也最宜于成为王。

哲学的主题即“内圣外王”之道:1、照中国哲学家的传统,圣人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2、因此,中国各家各派的哲学,必须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中国哲学在一开始就不是“纯哲学”,它的思辨体系蕴含在政治思想中。3、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纯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要体验它。

中国哲学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1、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学哲学的目的是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2、中国哲学家的著作,有些就是写给学生、朋友的书信、语录,有很多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很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3、因此,中国的哲学著作缺乏形式上的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语录的前后往往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而且总是简短,表述富于暗示而不够明晰。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