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形态构成》听课笔记:05
《形态构成》听课笔记:05
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1.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 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5.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格

6.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
-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8. 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
-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

9. 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
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勒·柯布西耶与他的模度系统
  早在柯布西耶出版于1923年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中,柯布就在第三章提到了“参考线”,他认为这些线是用来确定构图中各要素的位置从而获得整体的和谐和美观的辅助线。他在此书中列举了对巴黎圣母院等经典建筑作品所作的分析,揭示了其中隐藏的参考线。并且本章中有一句话“一个模数赋予我们衡量与统一的能力;一条参考线使我们能进行构图而得到满足。”
  1948年,经过7年的理论研究与试验,柯布出版了《模度-合乎人体比例的、通用与建筑和机械的和谐尺度》一书,详细阐述了模度理论的开端、发展、完善到实际应用。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模度理论的正式建立。
  比较成熟的模度系统的数字推导起始于以身高为6英尺(约183厘米)人作为标准,结合斐波那契数列分析。对人体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数字:举手高(226厘米),身高(183厘米),脐高(113厘米)和垂手高(86厘米)。这一系列数字都可以利用黄金分割比和斐波那契数列结合在一起:43=70×0.618,70=113×0.618,113=183×0.618;43+70=113,70+113=183,43+70+113=226。
  利用113的尺寸产生黄金比70,由此得到红尺:4-6-10-16-27-43-70-113-183-296等。
  利用226=2X113=86+140,由此得到第二组数字-蓝尺:13-20.6-33-53-86-140-226-366-592等。
  模度的几何完整表达归纳如图,其整体为边长2260毫米的正方形,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左半部分显示了站立人体与模度之间的关系,左边的三个数值:1130,698,432代表脐高、头高、举手高之间的差值;右半部分是2260、1397、1130、698等关键尺寸的柱状图示;中部的连续梭形图案表达了红尺与蓝尺之间的关系。
  柯布的模度系统,利用了几个与人体尺度最接近的数字,其中身高与脐高的黄金比例关系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发现,作为建筑师的柯布的发现在于发现将举手高折半正好等于脐高,这也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尺度。
从模度系统诞生,特别是50年代后,柯布以其作为一种重要设计工具,在其实践中加以应用,包括马赛公寓、昌迪加尔、圣迪埃工厂乃至朗香教堂的平面设计,模度系统都不同程度发挥了其比例控制的效用。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