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形态构成》听课笔记:13
《形态构成》听课笔记:13
 
 
 
 
材料(Materail)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物质材料,立体构成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在现实中实现.在立体构成中的立体造型要依赖于物质材料来表现,物质材料的性能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形态塑造,同时,物质材料的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是艺术表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赋予了材料肌理不同的心理效应,比如粗糙与细腻、冰冷与温暖、温柔与坚硬、干燥与湿润、轻快与笨重、鲜活与老化等.
    物质材料不仅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应,还直接影响着立体造型的物理强度、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等物理效应.不同的材料的物理特性:软与硬、干与湿、疏与密、以及透明与否、可塑与否、传热与否、有弹性与否等,都会直接影响和限制立体构成的制作和加工,从而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设计构思.这就要求在进行立体构成设计时,材料的选择、应用和加工工艺是设计思维中必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对材料的了解材料的加工以及新材料的寻找和发现是立体构成学习、实践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从材质、形态、性能等都可以进行分类.这里主要从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分类来讨论,研究部分材料的性能、特性、加工.

<!--[if !supportLists]-->              <!--[endif]-->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造型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型人造材料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然而,人们还是会对自然材料情有独钟,自然材料的原始、质朴、清馨和生命力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内心,给人以亲切、舒适、自然的感受.常见的自然材料有:木材、石头、泥土等.
  1.<!--[endif]-->木材
    木材是人们比较熟悉并在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自然材料,也是立体构成中较简便的材料.有一定的吸湿性、弹性和强度.同时具有温和、松软、轻快的心理属性,并易出现变形、干裂、燃烧、虫蛀等现象.木材的种类也很多,不同的木材其物理特性强度木纹肌理等也各不相同.一般在立体构成中理想的木质材料是:木节少,纹理平直,成本低廉,比较容易加工和利于造型.:椴木、云杉、白松、杨树等.
    木材是比较容易加工的材料.常用的加工方法是锯割、刨削、接合、弯曲和雕刻.
    锯割:锯割是利用木锯把木材进行分割的方法.一般木材被切割后表面粗糙,给人质地舒松的心理效应.
    刨削:是对木材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即利用锋利的金属刀具切削金属表面,使木材外形符合设计需求,木材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刨削过后,木材经刨削而外形平整规范,给人整洁、结实、轻快、精神的心理感受.并且还能够更好地把木材的纹理表现得清晰.
    接合:木材的传统结合方式是榫接和嵌合.这些结合方法坚固自然,主要是利用木材自身的可切削特征,把木材结合处加工成榫头和卯眼,然后进行榫接和嵌合连接.这种结合方式在传统的建筑、家具中运用很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接合材料也孕育而生.所以也出现了金属件的栓接、钉合;化学材料的粘合.
    弯曲:木材的可塑性,韧性是较弱的,一般不宜进行弯曲.但把木材剧割成片状或条壮,就可以获得一定的韧性.再通过烘、蒸等方法加以软化处理,木材就可以进行弯曲加工,最后根据设计需要定型.
    雕刻:有圆雕、浮雕、透雕之分.是利用木材的松软物理特性,用各种工具改变木材的形状或对木材表面挖切,产生立体的装饰图形.
  2.
石料
    石材料即岩石,石材料的成因组成成分以及成分的程度都会影响材料的色泽、质地、强度,所以不同的石材料的物理特性会有所差异,但石材料总体上都让人感到坚硬、沉重、光滑、冰冷、冷漠.
    石材料因质地坚硬,所以加工强度大,传统的加工是敲凿打磨现多用大型机器设备进行加工.
    原石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形态各异色彩多变丰富多样,且给人自然淳朴、沧桑厚重的心理震撼,部分原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石材料的加工手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能,经敲凿过的石材料,更显得粗狂、浑厚;打磨后的石材料则呈现精细、光洁、温润之美,打磨后能更加清晰突现石材纹理的美感.
  3.
泥土
    粘土具有可塑性好,易于成型,干燥后有一定的强度的特点,在民间的泥塑中广泛应用,并施以彩色装饰.
    粘土干燥以后虽有一定的强度,但还是容易破裂、怕水,不利于清洗、保存,所以,通常人们在用粘土成型后,再进行干燥、烧制.粘土在火中受到了氧化和还原反应得以玻化,从而烧制成陶瓷,所以陶瓷艺术也被称为“火的艺术”,因烧制温度材料的不同,以及成品的密度、声音、吸水性的不同,陶瓷可分为陶器和瓷器.
    瓷土又称高岭土,是纯净粘土.也是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材料.另外还有石英长石也是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
    陶瓷造型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的陶瓷制作加工流程中多为: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拉胚成型)→施釉→烧成→装饰(装饰在施釉前为釉下装饰,在烧成后为釉上装饰)→烤花→成品.
    在现在陶艺设计中,更多地融入了立体构成的现代设计理念.立体构成理念使现代陶艺设计在材料选择,制作手法上都得到更大限度的拓展.比如:为了追求材料的心理效能,不同的陶瓷材料运用到一个造型上;为了追求外在视觉效果,在造型表面进行刮、刻、敲、打等加工手段。

<!--[if !supportLists]-->              <!--[endif]-->人工材料
    人工材料是指通过人为因素合成、生产、制造出的造型材料.人类对材料的应用并不满足于有限的自然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不断地寻找、发现、生产着人工材料,如青铜、铁等.在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人造材料更是丰富多彩.
    在立体构成中常用的人工材料有:纸张、金属、玻璃、塑料等.
  1.
塑料材料
    塑料是典型现代工业材料,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学材料中的一类,其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再加入一些辅助材料,:防老化剂、增塑剂、填充剂、着色剂、润滑剂等.
    塑料的种类很多,并且不同的塑料其物理特性也不一样.有的硬度大,有的粘接性好,有的柔韧性好,有的可塑性好……但从应用范围来分,可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有软化点高,耐热,摩擦系数低,耐摩损,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以及一般溶剂的物理特性,多用于工业产品制造.
    在立体构成设计制作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ABS板和PVC.塑料材料在未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构成材料.
  2.
纸材料
    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轻松、随和、便捷的心理感受.纸的种类很多,传统纸的分类主要是从原材料的角度来进行划分的,如麻纸、皮纸、竹纸等.而现代纸张的生产加工先进,原材料丰富多样,纸的种类自然那也是大大地丰富,单从使用状况就可分为:工业用纸、生活用纸、文化用纸 ,还有用在国防科研中的.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由于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型,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同时,纸材料又具有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材料,也是使用机会最多的材料.各种卡纸、手工纸、艺术纸和铜版纸都是立体构成中常用的纸张.
    用纸材料做立体造型加工方便、简捷,通常的加工方法是:折叠、弯曲、切割、接合.
  3.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共同特征是:典型地呈现出特有的光泽,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不透明可熔通常可锻而且有延长性.
    金属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金属合金材料成为人们寻找新型材料的新宠.:
    高温合金:即在极高的温度下,不会发生熔化变形,仍能正常工作的金属材料,属高科技材料.
    超塑性合金: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金属,在特定的温度下,这种金属会变得像糖一样柔软,并且有极强的延伸性能.
    记忆合金:普通的金属材料在外力下变形,若变形超过金属弹性极限则永久变形,无法恢复原形.记忆金属的变形在超过极限后,只需加热,就可以恢复原形.
    防震合金:是一种具有消音和防震功能的先进金属材料.用这种金属材料制造的机械零件,可以自身直接削弱震源和噪音.
    在立体构成中大多还是使用价格便宜,易于加工的各类铁丝、铁皮等.
  4.玻璃材料
    人类发现,加工和应用玻璃材料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600年,当时的古埃及已出现了玻璃手工业,并能加工玻璃花瓶,但不具透明性,到公元前1300年,玻璃才有透明性.现今,玻璃材料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为了舒适、清新、安静的生活环境,在建筑中采用采光性能好、具有隔音降噪、防火防盗功能的玻璃材料.
    玻璃是具有各种高机械和光学属性的一类材料,它不经过结晶过程而从融化状态凝固而成,被认为是超低温液体而不是真正的固体.通常玻璃用硅酸盐和氧化硼、氧化铝或五氧化磷等原料合制而成的.若加入其他化学物作色剂,玻璃会呈现各色各样的色彩;若加入其他添加剂,还会改变玻璃的硬度、弹性、透明性等物理属性,从而大大丰富了玻璃材料的种类.
    玻璃一般具有较强的硬度,而且易碎,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理特性,在常温下玻璃的可塑性、韧性都很差.因此,玻璃材料的加工一般是在高温融化状态下进行的.在常温下只能进行简单的切割和粘接,并且加工技术难度大.切割工具主要是玻璃钻刀,粘接材料是硅胶等粘合剂.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