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形态构成》听课笔记:14
《形态构成》听课笔记:14

立体构成的加工方法
    立体构成总是体现着设计者的设计意识和观念,但只有在加上技术的支撑下,才能实现设计意图,获得理想中的设计形态。因此,设计程序和加工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1.构思
    设计构思可以说是立体构成的灵魂和生命,它起着主导作用。构思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成败,还从根本上体现出设计作品的价值与审美。构思所要解决的问 题是创造一种新的立体形态,但新的形态并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通过人的大脑经过思考所产生的。开始时大脑中的形象很少,只有经过反复和痛苦的选择,才会 产生新的构思。
    构思与形象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平时积累的形象越多.越有助于构思的拓展和深入。特别是受到某种形象的启示时,人的大脑会处于活跃状态,经过思维会产生新的形象。人的思维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体现人的认识和思维质的飞跃过程,是由不确定到确定,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2.计划
    计划是将构思的意图与理念的表现具体化,并确定其形象的视觉语音表现。形象的造型、色彩以及材料的选择,包括规格尺寸,都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计划的实施不仅要考虑主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客观因素,因为客观条件往往制约着设计作品的表现和制作。
    3,绘样
    绘样的主要目的是将设计构思所表现的对象造型及大小绘制成图样,这样有利于不同部件的组装并决定装配的方法,同时可以检验构思和尺寸的可行性、正确性。
    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构思,甚至可能产生新的设计方案。
    4.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既体现在设计计划中,又体现在具体实施中。材料选择不当,所得到的造型就会与设计意图不符,很难产生艺术感染力。选材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肌理效果、材料的价格、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以及材料的充分利用,特别要考虑材料的质感与艺术风格相结合。
    事实上,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艺术性,还要考虑到科学性,不同材料的选择标准也不同。
    对于木材来说,由于木材的内部组织密度不同,其硬度和强度不同、加工难度也不同。有的组织纹理平直;有的呈现不规则纹理;有的树节多,有的树节少;有的外 观光滑,有的租糙: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有裂纹,有的则无裂纹。所有这些要素都是应考虑的,否则,就会影响造型效果。

弯曲、光滑

组织纹理不规则但外观平滑
内部组织精密、表面光滑
    对于塑料材质来说,则要考虑到塑料的性能及质量。由于化学成分的不同,各种塑料的硬度和表层肌理效果会有不同,在进行选择时要特别注意表层是否有创伤并注意检查是否有裂痕。

柔软性强、防湿、防腐

可塑性强、耐热、防腐
柔软耐用、抗高温薄膜

    对于金属材料来说,关键是看其外观效果。薄的金属板表面的光滑程度、弯曲和褶皱状况直接影响到它的肌理效果,一旦它的表层受到伤害,则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加大加工的难度。
金属饰品

自然肌理
    在材料世界中,纸材料由于价格优势和易于加工而独树一帜。它对加强空间的意识和观念具有独特的优势。纸材加工中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对于空 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经济角度讲,纸材成本低,因而可以大量使用;从加工的角度讲,纸加工技术难度不大,操作容易。但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技 巧,操作一定要规范到位。从加工中发现纸材的奥秘,对形态的创意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设计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
    5.测量与放样
    测量与放样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测量是放样的基础。测量不准确放样就不可能体现设计的意图和风格;只有测量准确,放样才有依据,才能忠实于原有的设计意 图。测量需要工具、一般用直尺来量测物体、形状之间的距离。放样指精确地将设计图纸放大到选定的材料上。假定要制作数量较多而形状相同的部件,则可先制作 一个样板、以此样板为模板将形状绘制于所选定的材料上。在放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
    放样时必须针对各种不同材质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放大不走样,为制作提供保证。例如在各种类型板材的加工中,由于采用锯子切割,因而在 图形的边缘会产生一定宽度的锯口,这就要求在放样的过程中应留出一定的切割宽度,以利于后续加工,否则相邻图形会产生切割后规格不同的情况。在金属板或塑 料板上放样时,由于材料表面硬度大,画线时会有困难,可先在材料表层粘贴一层薄纸进行放样。如果需要在金属表面团线,可用画线锥直接画线。假若材料表面太 光滑,画出的线条不清晰,则可在材料表面使用放样液涂后再画线,就可获得清晰的效果,因为放样液呈现的低明度会与所
画线条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在皮革材料上放样时,则要充分了解皮革材料的特性。如果是在湿润的皮革材料表层画线,那么在它干燥后线就会自然留在表面上。值 得注意的是,潮湿状态的皮革表层易被金属氧化物沾污,因此皮革材质适宜用画线锥放样而不宜采用铅笔画线。否则,铅笔所画的线条难以清除掉,会影响表层外 观。
    6.初加工
    一旦放样完成,就可通过切割方法将材料加工成各种毛坯,这是初加工的主要任务。
    切割可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和钻孔等方式,选择何种方式主要依据材料及设计要求。
    直线切割的对象是内直线构成的图样。切割时要选择适宜于直线切割的材料和工具,如波纹板、皮革、吹塑纸可用直尺和美工刀,本质和金属板材则用锯、铿等。
    曲线切割往往借助于样板进行。可在易于切割的皮革、卡纸板上用美工刀切割;薄木板、塑料板则用钢锯;布匹、皮革等材料可使用各种剪刀进行切割。
    钻孔的关键是确定圆心位置(通常以十字铅线为标志),并根据不同材料的厚度、硬度选择合适的钻头和工具。倘若是在比较薄的板材上订孔,可采用钢质孔套进行切割。
    7.成型
    成型是指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改变物体的形状,获得所需要的设计形态。在成型前,一定要根据所选用的材料,准备好成型的工具选择最恰当的成型工艺。
    (1)弯曲成型
    对于薄金属板的成型,先进行放样与裁剪,再使用木检(或木块)工具敲打金属板。要注意敲打的力量要适度,并注意方向。
    纸质材料的成型与纸材的厚薄有很大关系。如使用卡纸很容易弯曲成型,但是使用硬纸板成型的难度就会加大。特别是制作半径较小的物体时更不易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用美工刀割划硬纸板的内侧表面,然后进行弯曲成型,再在其边缘处用粘接材料进行连接。
    对有机玻璃和塑料板进行弯构成型时,为了使这些材料容易加工,需对材料进行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0―300摄氏度,然后用工具夹住加热后的材料在模具上 弯曲(倘若是自由弯曲成型则不需要模具),一旦冷却即可定型。加热的方法有多种,既可用电烘箱、电烤炉加热,也可用开水烫,非常方便。对此类材料进行弯曲 成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一是材料本身可反复加热和弯曲成型;二是节约成本,不会造成材料浪费;三是学生可反复体验和认识材料的特性。
    对木板进行弯曲成型必须将材料在水中浸泡一天。材料组织内部所含的水分越多,越有利于弯曲,使木板不易断裂。一旦木板弯曲成型后就要用夹钳将其固定,进行干燥处理。当木板干燥之后就会保持自然的弯曲形态,不会产生变形。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纹理顺直的松木或榉木最为适宙。
    (2)浇注成型
    此方法和工艺主要应用于石膏和聚脂、树脂材料的形态成型。采用此方法. ―定要准备好模具。选用何种模具取决于形态的简单与复杂程度。如果是简单的形态,那么可用木材或塑料材料的模具;倘若是复杂的形态,则采用橡胶材料的模具。
    当模具选定后,就要注意操作步骤。首先将石膏粉与水混合,反复搅拌使其均匀,然后将其倒入模具。为保证成型的质量,应注意消除气泡,其方法是振动或摇动模 具。等到石膏浆凝固干燥后,才能脱模。成型的质量与石心膏粉和水的比例有关,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从根本上影响成型的质量。成型的质量还与温度、时间有关。
    (3)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是指塑料材质的成型。此种工艺必须具有注塑机和金属模具。模具应具备较高的光洁度,其成型质量与模具的光洁程度成正比。成型的程序如下:将点状塑 料原料倒入漏斗进入管道,给管道外部通电使其升温,原料软化注入模具内,然后通过凸模压入凹模就可成型。此外,还可采用吹塑、挤压等成型工艺。
    应当注意的是,材料成型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材料、设备等因素。
    8.组装
    组装就是将经过加工成型的各部分材料或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法构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由于构件材料、形态、尺寸等方面的不同,其组装方法会有不同。组装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简便的原则。
    如果对木材进行组装,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组装方法,每一种组装方法都是劳动者智慧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这方面创造了辉煌,在建筑艺术宝库中能欣赏 到古人留下来的这方面的杰作。古代的工匠鬼斧神工,不仅在民宅的建筑中不使用钉子连接,而且可以在大型殿堂建筑内部材料的连接中同样不使用钉子,显示了高 超的想象力和技能。他们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简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颇今后人感叹和自豪。例如中国南方民宅的窗花图案,全部材料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组 装成非常美观的图案,而且非常牢固,成为材料组合方式的精品。直至今天,其材料组装方式仍然充满科学性、工艺性和艺术性。
    9.施色
    根据立体形态创意的需要对有些设计形态进行色彩处理,有利于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而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具备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表现技能外,还需对漆类材料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操作要领和技巧。只有程序合理,操作到位才能保证施色的质量。
    10.检查
    作品完成后,还需对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只有整体与部分完全融合,才能真正成为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