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西方法律思想史(自考本科)》听课笔记:04
《西方法律思想史(自考本科)》听课笔记:04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一、苏格拉底:
观点:母亲是助产士,自己做法律的助产士,帮助人们把智慧生产出来,认为智者是玩弄文字游戏的人,并不是真正追求智慧的人,不是特别喜欢辩论,喜欢提出向别人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论辩技巧很有特点。喜欢找人宣扬自己的思想,对城邦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提出很多的批评。有人控告他腐蚀青年思想,不敬神控诉他,民主判处他死刑,用生命法律捍卫法律的尊严,从容赴死。述而不作,与孔夫子相似。其思想由其弟子记录下来,口耳相传。法律是人类幸福的标准。与传统认为法律冷酷观念相悖。幸福是过一种有美德的生活,过一种受理性指导的有美德的生活。美德与知识紧密联系,知识是一种是非善恶分得比较清楚的知识,而不是其他知识。而确定是非与善恶的标准就是法律。遵行法律就是服从美德,服从法律也是一种幸福。
二、柏拉图
1、作品:《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理想国》体现的是他早期的思想,《法律篇》体现的是他晚期的思想。其人二十岁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人特别好学,苏格拉底为其取名,柏拉图名意是体格健壮。因受苏格拉底事件波及,帮其越狱,社会出现憎恶苏格拉底思潮。柏拉图离开雅典,四处游历,考察政治制度,到过埃及以色列,西西里,游历十二年。后回到创办雅典学园亚里士多德是其学生。雅典学园传授知识非常广泛,除政治文艺学外,还包括算术几何数学等自然科学,不懂几何者不入此门。其作品注重对话辩论,唇枪理想国勾勒了其乌托邦。后两部作品思想比较现实,其三次去西西里进行实验理想国,但不成。后去叙拉古治理,不成,被罚作奴隶,免去死罪。后被放走,回到雅典。哲学王思想,由一个哲学家来担任城邦的统治者,是一种人治的思想,依靠哲学家个人的智慧和魅力来治理国家。当时雅典与斯巴达发生伯罗奔尼撒战争,柏拉图痛心看到雅典民主制度不能使雅典民众团结一心,一致对外缺少团结,显得软弱无力不能发挥优势,缺少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统治者投入到战争中迎娶胜利,在战争中吃了不少苦头,斯巴达是贵族制,柏拉图比较羡慕。但伯拉图并不是敌视法律,但其更重视人治。因为现实是不断变化的,而法律总是过时,用过时的法律去治理变化的现实是不适宜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由哲学王用其智慧经验来治理国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律会束缚哲学王的手脚,发挥哲学王的智慧。法律不能灵活地适应变化的现实困境。哲学王的培养问题,进行多学科的培养训练,具有能力与美德来治理国家。理想国中还经常提及等级制度,把理想国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军人与劳动者。分别由黄金白银铜铁铸成。其思想与当时把万物的本源归结为某种物质的思想有关系,如泰勒斯把万物归结为水,赫拉克利特把万物归结为火。不同等级有不同品质。统治者品质为智慧,军人品质为勇敢,劳动者品质节制。与其对正义的看法相关。其认为正义就是不同的部分按一定的秩序结合起来,国家正义就是国家内部各个等级都尽其本分各守其职,各得其所。个人有欲望与激情理性,而个人如能对其保持一定的比例,用理性来克制欲望与激情,那么其人就是正义的。但这三个等级并不包括奴隶,其本身也是奴隶主,马克思认为不过是埃及的种性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种性制度的翻版。政体理论,柏拉图认为贤人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即是由哲学王进行统治的政体,即君主政体。柏拉图认为有四种政体,军阀政体,财阀政体,民主政体,暴民政体。教育的重要性,理想国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怎么培养哲学王和一个国家三个等级及针对三个等级进行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培养方法,非常重要。并有国家强迫教育的思想,成为后世义务教育的渊源。把教育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体育,高阶赋予人智慧。法律的作用,早期崇尚哲学王的作用,没有把法律看重,认为法律作用并不大,重要的是人的作用。晚期开始重视法律的作用,三次去西西里没有实现理想国,认为理想国不现实,哲学王很难找到,哲学家成为不了统治者,统治者不是哲学家。当一个国家实现不了哲学王统治的话,法治是第二好的方案,是次优的方案,开始重视法律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法律牌从属地位的话,会受到人为的因素所影响,如果摊上一个暴君,这个国家就会 走向灭亡。但如果这个国家依照法律进行治理,而这个法律人们内心中那些永恒的律令,这个国家就会得到神的保护,会比较繁荣稳定。重视立法工作,立法者所必备的三个条件,为之立法的国家必须是自由的而不是受奴役的,为之立法的国家是统一的,人民要对法律具有理解力。公正是强者的利益。为贵族作辩护。柏拉图关于政体的思想。混合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因为其体现了法律与自由的结合,君主制度体现了智慧原则,民主制度体现了自由原则。群主制度体现了哲学王的智慧。而民主制度体现了一种自由的原则,而混合制度混合了智慧原则与自由原则,是自由与法律的结合。

收藏状态
收藏本课程的同学
相关课程